很多人以為,情商高,就是會說話。
深入思考一番,就會發現,總是去吹捧人,順著別人的口氣去接話,是虛偽的表現。總得做點什麼,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態度,用真誠去打動別人,比說話更靠譜。
我們常常說:「日久見人心。」從來都沒有人說,話多見人心;只是「言多必失」罷了。
根據自己、社交的實際情況,調整相處的方式,處處給人「留一手」,關系順利,情商也體現出來了。
01
自己得勢時,給人留一條退路。
看過這樣一個觀點:當你在頂峰的時候,不要虧待了比你位置低的人,因為你下山的時候,還會遇到他們。
真的如此,一個人若是不給別人留退路,那麼自己也就沒有了退路。
《菜根譚》有云:「徑路窄處,留一步與人行;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。」
就是非常狹小的路,你也要緊縮身體,讓別人經過,總不能一個人霸著,擺出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」的架勢。人與人交往,畢竟不是打仗,是握手。
明朝末年,李自成振臂一呼,萬民跟隨,很快就建立了大順政權。
一些明朝的官員,也加入了李自成的隊伍,成為了左膀右臂。
謝陛、趙繼鼎等,給了李自成很多的資產,也出謀劃策。可是李自成得勢的時候,卻變本加厲地向他們剝奪。
一大批鄉紳,在大順政權下 變得窮困,忍無可忍,就揭竿而起了。
當李自成遭遇了清軍之后,忽然發現自己的「根基不穩」,從而節節敗退。
一大群人,一起行動,不是你擠壓我,我擠壓你,而是都能主動禮讓,把不寬的通道,容下更多的人,并且走得順暢。
當下,很多人犯了路怒癥,動不動就堵住別人,那就更不可取了。
你堵住別人的時候,只會激發別人的憤怒,從而形成對抗的局面。對抗的人多了,你和大家的情感關系,就磨滅了。
記住,努力發自己的光,但不要吹滅別人的燈。
越在高處,你越要關照低處的人。若你是官員,就擺正服務人們的姿態,不要氣勢凌人。
02
關系鬧翻時,給人留一分面子。
不是所有的人,都能和你友善。當然,也不是所有的人,都會讓你看得順眼。
每個人的三觀是不同的,別人沒有必要迎合你,你也無需總是唯唯諾諾。
也有一些關系,說翻臉就翻臉,鬧得很不愉快。
俗話說:「人情留一線,日后好相見。」
真的,那些彼此得罪的人,指不定在哪一天,又一次見面了。你主動去化解矛盾,才不會那麼尷尬。
握手言和,是一個人應有的情商。
畫家齊白石,很長一段時間,靠賣畫來維持生計。他制定了一個「三不原則」:不賒欠、不還價、不以物易畫。
有一個客人,索要了一幅「戲蝦圖」,但是只給了一半的錢。
齊白石很生氣,但是他迅速克制了自己。
最后,他不動聲色地繪畫,但是蝦只有半只——一只蝦,一半的身體被石頭擋住了。
畫作交給客人,仍舊不失體面。但也維持了齊白石的「三不原則」。
很多人,習慣性把不愉快的東西,都掛在臉上。這樣的不行的,別人很快就會懂得內心世界,然后做出「反應」,進一步加劇不愉快的因素。
若是你的臉色鐵青,狠狠地瞪人一眼,指不定會引發爭斗。
在《水滸傳》里,李逵和宋江外出,走進一家小店。
宋江指了指李逵,對小二說:「我這大哥,想是肚饑,你可去大塊肉切二斤來與他吃。」
店小二卻說,不賣牛肉,只有羊肉。
李逵頓時就憤怒了:「這廝無禮。」
若不是宋江拉住李逵,指不定要鬧出大事來。
從小說里,也能夠得知,宋江的情商,明顯比李逵高。雖然宋江顯得文弱,但他實打實坐上了第一把椅子,
待人謙和,這是低頭,也是虛懷若谷,容下了一切,格局大,令人佩服。
03
人生落魄時,給人留一張笑臉。
每個人都有窮困的時候。
有人會哭窮,會厭恨富人,還有人擺出一種「寧愿餓死」的姿勢。這是不對的,只會讓自己的處境更加糟糕。
有道是,伸手不打笑臉人。
當你微笑的時候,對方伸出的手,不會是拳頭,而是溫暖的手,有可能拉你一把。
北宋名人歐陽修,在十二歲時,外出到襄陽求學。
急急忙忙趕路一整天,到了襄陽城時,城門剛剛關閉。
守城的老兵,看到歐陽修彬彬有禮的樣子,動了惻隱之心,決定開門,放他進來。
不過老兵決定,考一考歐陽修,出了一個上聯——開關早,關關遲,放過客過關。
歐陽修行禮,對下聯——出對易,對對難,請先生先對。
顯然,歐陽修從對聯里,再次體現自己的友好態度,讓老兵非常舒心,也讓自己順利進城。
相比那些因為錯過入城時間,在城外怒吼的人,歐陽修的做法,就靠譜多了。
我們這一生,不就是你笑笑我,我笑笑你,笑著笑著就過完了嗎?
哪有那麼悲觀,就算你當下身無分文,笑著說話,也很容易找到工作。你和店家提前說明,討一碗飯吃,也不是不行。
04
一個人頂級的情商,不是會說話,而是待人真誠。
開口就是虛偽的話,還不如閉嘴,主動幫人一把。
真誠待人,不卑不亢,在任何時代,都是社交的最好方法,走到陌生的地方,也能用得上。
你對別人的好,總有一天會回到自己身上,這樣的互動,符合善良的人性。
學會留一手吧,是留住了一份情,留住了一顆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