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,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?
與人交談,即使不太認同對方的觀點,也會選擇附和,羞于表達自己的觀點?
別人請求幫忙,會不好意思拒絕;而自己有需要時,卻不敢求助他人?
與朋友聚餐,明明自己喜歡吃火鍋,卻順從朋友選擇了吃日料……
討好了別人,自己則變得小心翼翼;成全了別人,自己往往感覺不到快樂。
董宇輝曾說:「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讓自己幸福。」
漫漫人生,委曲求全只會辜負了自己;摒棄討好他人,才能遇見真正的自己。
真正智慧的人,永遠不會討好任何人。
你的討好,換不來以誠相待
心理學家胡慎之說:「討好型人格的人無法從內心深處認可自己,害怕不被接納和認可,便通過討好來發展自己和他人的關系。」
熱播劇《鳴龍少年》里的邊曉曉,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女孩。
她看起來開朗、熱情、容易相處,背后其實經常自我壓抑,討好他人。
家境貧寒的她,為了能在城里上學,只能借住在姑姑家。
寄人籬下的她,時刻都在察言觀色、委曲求全。
每次放學回到姑姑家,她總是強顏歡笑、乖巧順從,哪怕她心里明明不開心。
她爸爸從農村寄來了許多魚,因不舍得多花錢寄冷鏈快遞,魚收到就臭了。
姑姑不停地埋怨和奚落,她強忍著眼淚把爸爸寄來的魚扔進垃圾桶,轉眼就跟姑姑賠笑臉。
和同學相處時,她也總是笑臉相迎,習慣性地迎合他人。
她會早起一個多小時去排隊,買好吃的雞蛋餅請同學吃。
為了能夠融入集體,她跟同學一起追星、打卡,可內心并不感興趣。
同學指使她做任何事,哪怕是壞事,她也不懂拒絕……
然而,她的種種討好,并沒有換來真正的友誼,同學依舊在背后惡語中傷她;
在姑姑家搶著干活,也免不了挨姑姑的奚落和責罵。
她總是害怕惹別人不高興,擔心別人不喜歡她,因而活得小心翼翼。
可是她的討好,依舊逃脫不了被中傷,被奚落的命運。
就像《人間失格》里寫道:「無論對誰太過熱情,都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機率。」
正所謂,越是想要,越是得不到。
一個人若是毫無節制地討好他人、取悅別人,那麼等待你的,不是別人的「以心換心」,而是變成他人的工具人,被壓榨、被拿捏。
聽過一個扎心的真相:錢總是流向不缺錢的人,愛也總是流向不缺愛的人。
這個時候,若是不懂得及時地改變自己,只會讓人對你越來越得寸進尺。
學會體察自己的感受,不必時時為難自己,才能改變自己在人際交往中被動的局面。
學會拒絕,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
心理學家黃啟團說:「每個人都是我們的鏡子,我們在無意識中,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自己。任何一段糟糕的關系,必有你的一份功勞。」
莫言也曾說:「如果你勤勤懇懇,在單位有什麼事兒都大度忍讓。
那恭喜你,用不了多久,你就成為單位心照不宣的軟柿子。
什麼破事兒都會甩給你,誰都敢欺負你兩下子,加班干活兒最多,升職加薪還偏偏沒有你。」
討好者把自己放在低如塵埃的位置,仰視著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,卻唯獨忽視了自己。
而每一次討好妥協,都是在告訴別人,你是可以被隨意對待的。
我的朋友曉冰,曾經也是個老好人。
她在一家外資企業當英語翻譯時,經常有朋友請她幫忙翻譯資料。
最開始,都是翻譯一些簡單的詞語、句子,她想著都是熟人,也不是太難,占用時間不多,她都愉快地答應了。
嘗到甜頭的朋友,很快就把她的幫忙當成理所當然了。
有一次,朋友給她發了一份產品說明書,要求她幫忙翻譯。
這份說明書內容多,且涉及相關行業的專業知識,而曉冰并不熟悉這些專業知識,又不好意思拒絕。
于是,她硬著頭皮答應了,花了大量時間查找資料,熬了幾個夜晚幫朋友翻譯了這份資料。
自己的工作,也因此耽誤了進度,遭到上司的批評。
而收到翻譯資料的朋友,早已習以為常,連一聲「謝謝」都沒有……
曉冰倍感委屈,原來她的付出,在朋友眼中卻如此廉價。
痛定思痛,她決定再也不要廉價地幫助別人,而是「明碼標價」,明確了自己的原則。
而那些喜歡免費午餐的朋友,也識趣地不再占她便宜了。
畢淑敏在《行使拒絕權》一書中說:
「如果我們始終不拒絕,我們就不會傷害別人,但是我們傷害了一個跟自己更親密的人,那就是我們自己。」
學會勇敢地說「不」,不要礙于面子,不怕傷了感情,你尊重了自己,別人才會尊重你。
余生不長,請狠狠地愛自己
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:「真正的自由就是能夠有勇氣被別人討厭。沒有人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,所以根本不必讓自己委曲求全,迎合討好他人,去獲得對方的喜歡。」
討好別人,不如討好自己;取悅他人,不如取悅自己。
想要不討好、不取悅他人,歸根到底就是要愛自己。
人生短短幾十載,學會愛自己,與過去卑微的自己握手言和,才是生命最好的體驗。
唯有內觀自己,強大自己,走向自信,人生才能更接近幸福。
讓我們走出討好他人的情境,學會如何好好愛自己。
1、建立自己的邊界
想要摒棄討好型人格,先從建立自己的邊界開始。
有一則智慧箴言:「把自己當成自己。」
生而為人,我們的終極使命,是做自己的主人。
遇到他人的無理要求,要明確地表示,自己接受什麼,不接受什麼。學會拒絕自己不愿意做的事,勇敢地說不。
或許你的拒絕會讓他人覺得不愉快,又或讓人覺得你不近人情,但那又如何?對他人的無條件服從,往往是對自己的殘忍。
有時候要允許自己做個不那麼友好的人,才能真正做回自己。
真正的朋友,一定會理解你;那些只想占你便宜的人,你又何必在乎他的感受。
周梵老師曾說:「當你開始愛自己,全世界都會來愛你。」
建立好自己的邊界,保護自己的內心,讓心靈得以自由徜徉。
2、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
周國平曾說:「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,那麼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。」
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前后,很多媒體都會把目光投在村上春樹身上。
多年來,村上春樹身上一直背著「陪跑者」的標簽,堪稱「奧斯卡界的小李子」。
2016年,萊奧納多不負眾望,終于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時,村上春樹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。
無論外界怎麼評論,村上春樹絲毫不受流言蜚語的影響,每天堅持跑步、健身、寫作……
他在散文集《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》里說:
「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,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。無論別人怎麼說,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。」
當自己認可自己,便無懼外界一切不和諧的聲音。
有句話說得好,他人對我的評價,構不成萬分之一的我,卻是一覽無遺的他自己。
當你內心豐盈,成熟且睿智,就不會再一味地迎合他人的喜好,向世俗卑躬屈膝。
3、不斷提升自己,強大自己
習慣性討好他人,往往是不自信、自我價值感低的表現。
因為內心空洞匱乏,因此需要不停地尋求外界的關注,獲取認同。
但往往,越討好,越是討不好,反而讓自己受到傷害。
想要不討好別人,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努力提升自己,強大自己。
你可以專注于發展自己的職業技能,在工作中不斷獲取成就感和滿足感;
你可以發展自己的一項興趣愛好,在興趣中獲得內心的滋養和愉悅感。
當你致力于提升自己,你對人生的掌控感就會越強,生活的煩惱也會越來越少。
隨著自我價值感的提升,個人內在力量的強大,那個委屈、討好別人的自己,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。
村上春樹曾說:「當你穿越了暴風雨,你就不再是原來那個人。」
當你變得更好,奇跡般美好的事情,也會自然而然地發生。
在這個世界上,無論我們優秀與否,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。
我們無可復制,即使再普通,再平凡,也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。
任何時候,都要好好愛自己。
別為了討好誰,委曲求全;別為了取悅誰,為難自己。
一生不長,我們要對人好,但是永遠不要討好。
愿往后余生,只為自己跳舞,狠狠地愛自己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