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世紀九十年代,以武打為題材的電影作品,呈現井噴式爆發,一度將香港電影推送至亞洲王者地位,為全球動作片開創新格局,公認為「黃金時代」。
華麗逼真的打斗情節,看得人熱血沸騰,造就這一盛況的原因,離不開以命相搏的電影藝人。
票房面前沒有貫徹始終的男強女弱,繼「七小福」等男性團隊之后,又推出楊紫瓊、胡慧中、楊麗菁、惠英紅、李賽鳳為代表的女性組合,人稱「香港五打女」。
這五朵金花成為影史上傳奇明星,可惜沒能持續閃耀。
明星猶如船桅上的風帆,迎風而起,風停又落,在時代的波折浪涌里,女星尤為不易,生如浮萍隨波逐流,逐漸淡出屏幕后,發生了不同尋常的悲歡離合與顛沛流離。
其中李賽鳳一直被認為生活美滿的代表,出道二十年零緋聞,息影后嫁入豪門兒女雙全,誰想還是栽了跟頭,被相輔而行七年的丈夫指出與義子不倫偷情。
她的丈夫羅啟仁似乎不以為恥反以為榮,為這場所謂的「偷情羅生門」,出書立傳,寫了厚厚一本書,來祭奠他的幽綠人生。
對這場突如其來的「經歷」,李賽鳳始終矢口否認,有趣的是,她將這起事件拍進電影《助念新星》中。
愛人一旦反目,其仇恨必定是最深的。兩個人用最擅長的方式,將對方刺的鮮血淋漓。
如今58歲的李賽鳳,也算是從風口浪尖上活著走出來的人,深居簡出養花弄草,尋常的如同平凡的路人。
如果遇見,沒人記得她也是參與香港電影巔峰時刻的人。
一朵家喻戶曉的「霸王花」,經歷的不止陽光雨露,還有風雨的披瀝。
李賽鳳成名前的人生里充滿心酸。
1965年,她出生在香港貧民區。那時,窮人有一種共性,越貧窮越能生養,家徒四壁的情況下,滿當當擠了六個兄弟姐妹。
父親靠擺攤維持一家吃穿,母親在家養兒帶女。清貧如水的生活里,沒什麼可消遣的項目,飯前餐后的吵架拌嘴是唯一節目。
進入七十年代后,東南亞掀起金融風暴,窮家僻壤在風雨中飄搖潰敗,原生家庭就這樣拆散了。
李賽鳳跟著父親輾轉去了隔海的高雄市,父親除了炸油條賣早點,沒其他謀生手段,七歲的李賽鳳每天起個大早,給父親打下手。
七歲正是貪睡長身體的時候,李賽鳳守在油鍋前一邊翻油條,一邊打瞌睡,迷迷糊糊中經常被油鍋燙醒。
李賽鳳記憶里,童年有活生生的煎熬。
好在她懂事,在父親面前從未抱怨什麼,可眼中對同齡人的羨慕是藏不住的,尤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穿著練習跳舞的小裙子,總要忍不住多看幾眼。
知女莫若父。寒酸的狀態下,父親還是拿出一筆錢供她讀書,送她去學舞蹈。
這樣的好時光沒過多久,父親再婚,她成了拖油瓶。
在后母的嫌棄中遭受冷遇,李賽鳳不愿和別人講,面對一大一小兩個女人,父親犯難,李賽鳳僅剩的驕傲,只有躲在角落里偷偷哭。
面對女兒的痛楚,父親想不出別的辦法,選擇閉上眼睛視而不見,後來把她送回香港母親身邊。
一個拖兒帶女的媽媽又能做什麼?能有口飯拉扯養大已經很不容易。李賽鳳13歲那年,母親告訴她,想繼續上學就得自己掙學費。
生活讓每個人學會了狠心,父母對女兒狠,女兒對自己狠。那年起,李賽鳳擔負起生活之重,課余時間四處打零工掙錢養活自己,風雨不停。
李賽鳳的命運轉折點在15歲。
1979年,她所在的中學舉辦了一次文藝匯演。李賽鳳在舞台上展示一段舞蹈,獲得連綿不絕的掌聲與贊賞,有人找到她,問她愿不愿意去拍戲?
李賽鳳沒得選,活著的壓力逼得她只有一個目的,賺錢。
她甚至連對方是不是騙子的想法都沒有,獨自跟著一個容貌憔悴,邋里邋遢的男人,去了澳門劇組。
幸好她遇到的是香港無線電視台監制蕭顯輝,如果不是《大地恩情》需要演員,她的人生可能走上另一條路。
「楊阿滿」是李賽鳳人生中第一個角色,在電視劇中是一個充滿悲情的人物,劇中父親闖禍,家人把她當做替罪羊,送與對方抵債。
或許出于感同身受,李賽鳳將這一角色完成的近乎完美。《大地恩情》播出后,楊阿滿的遭遇牽起無數人內心的柔軟,由此得到蕭顯輝的賞識,安排她參與《大訴控》《我要高飛》兩部電視劇的演出。
豆蔻年華的李賽鳳嬌小可人,觀眾對她感官極好,吃苦耐勞的性格也得到同事的欣賞。
因為從小學習舞蹈,手足柔軟靈活,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,創會會長徐小明收她做了徒弟,學習北派功夫。
19歲高中畢業后,李賽鳳放棄學業,選擇隨遇而安,在徐小明的引薦下,同時簽約亞洲電視及嘉禾電影公司做了藝人。
簽約后,李賽鳳第一單檔期是去日本拍攝汽車廣告,作為形象代言,引發島國轟動,一致認為這才是夢寐以求的女性形象。
車企為感謝她的號召力,免費給她送了輛車,或許因為第一次受到這麼大的關注,李賽鳳把這事一直放在心上,後來的采訪中每每想起,總是難以壓制激動的神色。
精致的外觀不足以開拓戲路,古裝武俠劇成為風潮后,徐小明建議她向動作片領域發展,在1983年拍攝的《新蜀山劍俠》中,扮演仙堡門徒若蘭,小試牛刀。
一年后,李賽鳳主演電視劇《醉拳王無忌》脫穎而出,動作干脆利落好評如潮。
電視台加緊拍攝了續集《醉拳王無忌之日帝月后》,至此成為亞視當家花旦。
當年的武打演員貨真價實屬于高危職業,沒有電腦合成特效的時期,只能拳拳到肉,刀山火海龍潭虎穴,全憑導演一句話,舍命向前沖。
看著演員飛天遁地,向死而生,觀眾普遍覺得,有功夫傍身的人就是結實抗造,導致無數人涌入中國尋訪名山古剎,尋找有關武術的機緣。
世上沒有真正的金鐘罩鐵布衫,鏡頭中的拳拳之忱代表疼痛和危險。
受傷對李賽鳳來說是家常便飯,她并不是她不愛惜自己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