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《甄嬛傳》,很多人都對甄嬛傳中果郡王被毒死的結局耿耿于懷。但在真正的歷史上,果郡王的情感可沒有這麼狗血。果郡王一生,確實只娶了兩個女人,但他最愛的人不是甄嬛,也不是孟靜嫻,而是浣碧。你沒聽錯,就是浣碧,浣碧的原型是果郡王的嫡福晉鈕祜祿氏。歷史上真正的果郡王,跟甄嬛可是一毛錢的交集都沒有。
但是浣碧這個鈕祜祿氏,可比甄嬛家那個鈕祜祿氏高貴多了,她是正兒八經的名門貴族,出身滿洲鑲黃旗。她的父親是康熙寵臣阿靈阿,祖父是康熙初年的輔政大臣鄂必隆,她母親也不簡單,是雍正生母的親妹妹。也就說,浣碧是雍正的親表妹,可以說人家就是妥妥的豪門白富美,一嫁入王府,就成為果郡王的嫡福晉。
最重要的是,果郡王對于這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豪門千金很是寵愛,兩人琴瑟和鳴,日子過得非常幸福。
不過遺憾的是,浣碧身體不太好,多年以來都沒生孩子,可即便如此,果郡王依然對浣碧還是一往情深,這跟電視劇上演的如出一轍,果郡王的確是個癡情種,但非常不幸的是,浣碧在雍正七年突然病逝了,果郡王自然是非常傷心,為了延續香火,在浣碧死去三年以后,他就納了達瑟的女兒孟氏為側福晉,也就是甄嬛傳里的孟靜嫻。
在雍正10年4月,孟靜嫻生下了一個兒子,但是孩子不到六個月就夭折了。後來在雍正12年,孟靜嫻又生下了一個女兒,但不幸的是孩子又沒成長起來,兩歲就病逝了。接連喪子,讓本身就很感性的果郡王悲傷不已,但他很快就化悲傷為工作動力了,把所有的精力都撲在事業上,以轉移注意力。因為當年果郡王允禮年紀小,生母位分低微,不受重視。所以他并沒有參與康熙末年九子奪嫡的皇位之爭,而是投身藝術,游山玩水。在別人眼里,他就是一個閑散皇子,連個爵位都沒有。
後來康熙去世,雍正順利繼位。雍正清算完兄弟們這一瞧,除了自己的鐵桿粉絲老十三‘胤祥’,還有一個潛力股老十七‘允禮’,于是雍正立馬就封云里為果郡王。
因為允禮多才多藝,通曉滿、漢、蒙、藏等各種語言,所以雍正就給他安排了一個外交部門里的工作。允禮任職以后,不敢有絲毫怠慢,事必躬親,即便是生病了也不請假,因為成績突出,深得雍正的喜愛。
當時雍正為了收買這個弟弟,可謂是下了一番苦功夫,先是封爵,后又把允禮的生母封為‘皇考勤妃’。因為只有被封為妃子之后,才有葬入妃陵的資格,這番操作對于極其孝順的允禮來說,可是一個天大的恩情。不得不說,雍正不僅手段狠辣,收買人心也是很有一套。為了能夠讓允禮為自己辦事,雍正還給了允禮實權。
在雍正六年,允禮被封為果親王。與此同時,允禮手里的權力一度達到頂峰,盡管他手握重權,但從無異心,并且為人清廉正直。也正因為如此,一向有疑心病的雍正才會對他非常信任。雍正13年,允禮出差去西藏辦事,讓身在京城的雍正沒有后顧之憂。但是在允禮離開的這段時間,雍正的身體出現了很大的問題,等允禮趕回京城的時候,雍正并沒有等到兄弟二人的再次見面就病逝了。
雍正去世后,允禮成為四大顧命大臣之一,輔助乾隆登基。當然,乾隆對這位叔父更是禮遇有加,賜食‘親王雙俸’,意思就是給雙倍工資。并且乾隆特批皇叔允禮不用對自己叩拜行禮,還可以居家辦公,不用天天上班。對于大侄子的這種優待政策,人間清醒的允禮為了打消大臣們的猜測和乾隆的疑慮,他還是一如既往的打卡上班,面對皇叔的盡心輔佐和謙卑,乾隆很是受用,并更加信任和喜歡這位叔叔,甚至愛屋及烏的給他的母親追加了徽號。
但隨著允禮的工作越來越繁重,很快他就病倒了,這一病就是一年多,在這一年中,乾隆無數次派人去看望皇叔,更是請遍了整個太醫院的太醫前去為他治病。在允禮病重的這段時間,乾隆才知道皇叔為自己做了多少事兒,于是對皇叔的病情更加的關心和憂慮,但果親王允禮終究還是沒能熬過去,在乾隆三年的春節僅僅過了一個月之后,允禮就在府中悄然病逝,年僅42歲。
果親王病逝以后,因為沒有子女為他守孝,非常的凄涼。為了告慰皇叔在天之靈,乾隆把自己最小的弟弟弘曕過繼給果親王允禮延續香火,并且賜謚號為‘和碩果毅親王’。允禮這一生雖然短暫,但他經歷了康、雍、乾三個朝代,并且得到了善終。
在歷史上,像這樣位極人臣并且善始善終的人其實并不多。有人說,允禮的年少瀟灑是刻意裝出來的,就是為了避免奪嫡之爭的不利影響而明哲保身。
但是即便如此,誰也不能抹去果親王允禮對大清王朝的貢獻。
人們相信他對雍正和乾隆兩代帝王盡忠是真的,也相信他對母親的盡孝是真的,更愿意相信他對鈕祜祿氏浣碧鐘情一生也是真的。如此至情至性,深明大義的果親王允禮得以善終也是人心所向,但是生命短暫且無子嗣,應該也是允禮一生的遺憾,您覺著呢?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